尼山論壇簡介
尼山論壇,全稱“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是以孔子的誕生地尼山命名,以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為主題,以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為目的,以學術性與民間性,國際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為特色的高端國際文化學術交流平臺。
尼山論壇由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博士倡議發(fā)起,前后籌備近三年,得到海內外有關各界鼎力支持。
由孔子創(chuàng)立、孟子等發(fā)揚光大的儒家思想,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參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力量。在孔子誕生地尼山開展世界文明對話活動,是履行中國對聯(lián)合國首倡世界文明對話的莊嚴承諾,發(fā)揮以孔孟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促進世界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合作,推動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重要嘗試。
尼山論壇學術活動簡介
9月25上午,一場由中國聯(lián)合國協(xié)會會長陳健主持的高端座談為尼山論壇拉開序幕。座談人分別是尼山論壇組委會主席許嘉璐和匈牙利前總理邁杰希。他們將就“中西方文明對話的意義與展望”這一主題進行面對面的討論。
從26日上午到27日下午,尼山論壇總共將舉辦13場學術活動,其中有高端對話、電視論壇及學術分會等多種形式。來自海內外的80位學者,將圍繞如下主題展開學術對話與交流:“人類危機與文明對話”、“儒耶文明對話與世界未來”、“儒耶文明與現(xiàn)代精神”、“責任與信用:儒家與基督教的基本價值”、“包容與多樣:文明的共存與會通”、“和諧與正義”、“孔子與耶酥”等。
與會的中外學者主要有:美國學者羅伯特·舒樂、約翰·哈蓋依、湯姆·菲力普斯、亨利·賀理、伊恩·托倫斯,英國學者魯惟一,德國學者顧彬,中國學者張豈之、陳來、郭齊勇、卓新平、蒙培元、牟鐘鑒、張立文等。
尼山論壇組委會主席許嘉璐先生訪談
時間:9月13日上午
地點:孔子學院總部
主持人:梁 樞(光明日報“國學版”)
主持人:許先生好!首先感謝您撥冗接受我們的專訪。
在這次尼山論壇籌備過程中,國學版有幸參與了其中的部分工作,如報道“世界文明對話日座談會”,以專欄方式發(fā)表論及中西文明比較性分析的一系列文章等。論壇的籌備工作,從漸次展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到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在向人們傳達著一個十分強烈的信息:這次論壇將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對話”,一場由中國人主辦的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對話”是首屆尼山論壇的“核心詞”。不僅如此,在時下各種各樣的“論壇”中,“對話”也將成為代表與彰顯尼山論壇的特色。作為這次論壇的發(fā)起者和領導者,您能否向我們的讀者展示一下您關于“對話”的理念。
一
許嘉璐:近年來,我有計劃地與佛、道、基督、猶太各教代表人物進行交流;我還曾和伊斯蘭、神道以及婆羅門等教人士面對面地暢談過。我之所以愿意和儒家之外的各種文明及其宗教進行交流,是基于以下想法:近三百年來,世界進入了文明多元化跟一元化這兩種主張和趨向并存并激烈博弈的時代;自上個世紀之末經濟全球化加速推進以來,這一博弈日益凸顯。這一比拼的結果,將決定著人類未來的命運。
工業(yè)革命之前,那時的不同文明對話,只是局部的,線性的,自發(fā)的,主要的形式是貿易、傳教和戰(zhàn)爭。工業(yè)革命以后,不同文明之間對話的方式與性質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例如十八、十九世紀歐洲自視為世界中心,“殖民運動”夾裹著基督福音向世界各地強行撒播和滲透;延至20世紀,美國接替了歐洲“世界中心”的角色,繼續(xù)推行世界文明的一元化。而面對一波又一波的一元化浪潮,近三百年來,弱勢國家和地區(qū)只能不自愿地、被迫地承受著自己的傳統(tǒng)被扼殺、鄙棄、遺忘的殘酷現(xiàn)實。
這種一元化的趨向在全世界范圍內展現(xiàn)出巨大的能量,并且它也必然地影響到那個時代的思想家們。這種一元化給當時的思想家?guī)砹耸裁?從制度設計到宗教信仰,再到對價值尺度、終極真理的哲學思考,這種一元化的趨向被這樣那樣地全盤接受下來,形成“一元主義”的思維方式。
然而,文明有著超出思想家們想象的偉大與頑強。文明一元化在實施強大壓力的同時,也自然孕育并激發(fā)出堅持傳統(tǒng)、抵制文明移植的巨大力量。從上個世紀末起,一元化的趨向在一定程度上開始被文明多元化的呼聲減速了。遍布全世界呼喚多元化的聲音,是由西方發(fā)起的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現(xiàn)代化的強大趨勢辯證地催生的。物極必反,當推行一元化的力度接近極致時,它的對立面就出現(xiàn)了。
主持人:當這一情景進入到思想家的視野之中,必然會掀起波瀾。
許嘉璐: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多元化是人類文明的本質屬性。多元之間的接觸、碰撞、妥協(xié)和相互吸收是各種文明進步的巨大動力。只有多元,各種文明才能獲得相互接觸、欣賞、吸取這樣一種自身發(fā)展的外動力,以適應、維護并促進不斷演變前進的社會生活和世界形勢。換言之,如果文明單一,或雖內部多元,而缺少和外部足夠的接觸,則這種文明必然要漸漸衰微,乃至消亡。如果著眼整個世界,則可以預計,文明的單一化也將預示人類的停滯、倒退、滅亡。
但是,潛在于人民意識中的對多元文明的需求以及學界一波又一波的論證、呼吁、抗爭,在現(xiàn)實中,其力量至今仍是微弱的。應該看到,文明有著拒絕異質者的本能,所以“一元主義”為了實現(xiàn)自己想象中的情景,就要訴諸刀槍,雖然平時主要是靠人人喜聞樂用的文化形式和物質產品。人類要達到徹底擺脫二百多年的桎梏,消除忘卻民族智慧、失去自我、無所適從、靈魂空蕩之苦,將是個極其漫長、復雜的過程。
所以我說,文明的一元化與多元化這兩種理論和實踐是一場長期的博弈。明智者,當前必須向人們揭示文明多元化的必要和必然,以抵消相反理論和實踐的影響;然后,經過若干年代的努力,脫下鎧甲,打開心鎖,讓良知戰(zhàn)勝貪婪,讓文明跨越邊界,使世界真正成為友善、包容、和睦、幸福的家園。
人類需要的那種坦誠的、善意的、意在求得相互了解、理解的交流,現(xiàn)在通常稱之為“對話”。這個世界需要對話。
這種對話,往往從學者開始。因為學者的思考有著比政治家、企業(yè)家、軍事家更為宏闊的知識背景(歷史的、哲學的、文化的等)和更為深刻的對歷史和社會走向的關懷。人民是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是文明多元化最有力的推動者,是歷史的主人。智者的言論可以作用于人心。只要真正渴望人類和諧的人們堅持不懈地奮斗下去,世界一定會有不同文明和諧共存共榮的一天。
二
主持人:您充分論證了文明對話的必要性;即將召開的尼山論壇也將有力地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理解。但由此也讓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誠如您所言,文明對話本身是博弈的產物,加之長期以來“一元化”思維定勢的影響,作為博弈的對手,對話如何可能?
許嘉璐:從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和思想史所揭示的規(guī)律看,如果能夠超越意識形態(tài)和國家、民族、地區(qū)、社群之間在物質利益方面的矛盾這一狹小的視野——這當然不能妨礙了人類共同追求的正義和平等的原則——來審視當代世界的特征,那么,所有的國家、民族、地區(qū)和社群,也就是全人類,不管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霸權國家還是后殖民國家,也不管是富豪還是貧民、強勢群體還是弱勢群體,所面臨的困惑和痛苦有著相當?shù)囊恢滦浴?/p>
工業(yè)化極大地擴大了人類的視野和知識范圍,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物質生活的便利和質量,但是它造成了人與自然的對立,人與人、人群與人群的對立,人身與人心的對立,現(xiàn)在與未來的對立,現(xiàn)象和本質的對立??梢赃@樣說,這些對立凝聚成了這樣兩個很少有人思考,但卻極為現(xiàn)實的問題中:什么是幸福?人類將走向什么樣的終點?現(xiàn)實中的種種對立在生活中就體現(xiàn)為科技發(fā)展的加速度、追求財富的欲望之不可節(jié)制與人的心靈需要一定的沉靜和信仰、人類不僅需要物質更需要自我認識的精神之間的尖銳矛盾。這一矛盾所引起的人之個體和群體精神的迷茫,仇恨的莫名,社會的斷裂,危機的頻發(fā),已經向人類顯示了可怕的未來。因此,不同文明間的對話,不應該只是被文明一元化所折磨的弱勢國家、民族、地區(qū)和社群的需要,其實也是發(fā)達國家、霸權者、富豪和強勢群體的內在需求,雖然他/它們未必真正認識到了這一點。獲得不同文明對話成果之益的,將是整個人類。
三
主持人:我了解到,尼山論壇是第一次由中國人主辦的世界文明論壇。這是否意味著,在文明的問題上,我們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許嘉璐: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對話已經在世界上舉行過好幾次。在美國、西班牙、新加坡,都舉行過。而在這些對話當中,我們沒有話語權,沒有咱們人參加。只有在馬德里那次會,人家兩家對話,我們是列席。當時學誠法師就作為列席代表團的代表,做了個簡短的發(fā)言。發(fā)言講佛家的理念,人家沒聽過,沒見過,非常歡迎。這讓我想到,世界上應該有中國的聲音。應該讓世界了解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怎么辦呢?中國辦論壇!論壇把朋友請進來,同時也可以讓文化走出去。
中華文明在世界不同文明對話中應該而且必然有所作為,有所貢獻。這是因為,中華民族向以極大包容、注重和諧、酷愛和平著稱;我們有著保證了中華民族獨樹一幟地保持幾千年一統(tǒng)和穩(wěn)定的文明因素和豐富經驗。中華文明的內涵,的確有許多可以作為其他文明的參考,用來補充、糾正、制衡現(xiàn)在統(tǒng)治著全人類的西方文明,以便人類在未來共同創(chuàng)造出能夠真正促進自身進步,保障地球安寧與和諧的新文明。例如中華文明把對道德倫理的無止境的提升作為最高的追求;視自身為宇宙的一員,以“我”與“他”為同體,提倡體現(xiàn)無疆大愛的“仁”;雖然自古沒有形成崇拜人格神的全民宗教,但是仍然有所敬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等等。尼山文明論壇通過對話所要追求的,也正是中華文明里天下為一體的理念所早已反復論證并為歷史所證明了的真理。
主持人:您說過,多元化是人類文明、文化的本質屬性,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正是充分體現(xiàn)這種文化本性的。那么,通過論壇發(fā)出中國的聲音,同時也就意味著是在發(fā)出文化的心聲。
許嘉璐:是的。
四
許嘉璐:還有一點,就是想要通過對話來推進我們的儒學研究。長期以來,我們國內學界存在著就儒學論儒學的研究傾向。而對儒學的價值,儒家文化的價值,只有在比較中才能認識。搞儒學的,應該同時研究伊斯蘭教,研究基督教,應該研究婆羅門教,即印度教,應該研究神道教。這樣一比較,才能看出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的可貴,也看出老祖宗的毛病。這樣儒學、中華文化就往前走了。這次請來的外國學者中有不少和我對過話。我們把眾多朋友請來,可以給我們的儒學研究者一個更廣闊的視野,推動咱們儒學的進步。
我就想,一個民族文化的振興,要靠民族的文化自覺。“文化自覺”這詞是費孝老先提的。我也用這個詞,但是重新界定了。概括起來,文化自覺就是一個民族要對自己的文化,有清醒的、全面的、深入的了解。也就是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的規(guī)律、內涵、走向。這樣的文化自覺,首先需要知識精英來擔當,由知識精英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放到世界的背景、歷史的背景去認識、研究、解讀、散布。
主持人:通過對話,在國際視野中提升我們的境界,推進我們的學術建設。
許嘉璐:現(xiàn)在中國正在參與世界上各種對話,不同層次,不同形態(tài),都是對話。但是不能缺的就是這種直插文化根底的哲理的對話,要引向深入。沒有深入,其他的文化形態(tài)走出去,就可能是不自覺的。所以,我們要有一個高端對話的平臺。
主持人:謝謝!